跳到主要內容

牧師燒雞

本文原刊載於印刻文學生活誌93期
2011.5.1出版

「我達達的剁肉聲是無奈的正確,我不是不想,卻終究不行。」
小以故做憤青的名言抄自鄭愁予,刀起刀落,利索的很

也許,我的夢想曾經跟你一樣,想望自己是鏡頭前的那員猛將,一棒敲出全壘打,而且還是滿壘那種,藉著我神來一筆,一棒敲昏對手,球隊士氣大振,一路過關斬將,一一力剋美國各區及各國代表隊,以遠東地區代表隊的資格,帶著冠軍錦旗凱旋而歸,搭著國軍支援的吉普車遊行台北市,高樓上有人灑落無數小紙片,享受萬人空巷的榮耀,最終踏進總統府,讓老蔣或小蔣摸摸頭,還跟他們排排坐來張大合照。

這一切,對過往那年代,以金龍、七虎、立德、府城….為名的二十多名隊職員以外的所有人,都是痴心妄想,但,我曾經那麼認真的想像,或者說,我們幾個國小同班同學,曾經一起有過這樣的美夢。

敢夢,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的球技真的不賴,幾乎每個禮拜六日都抽空打球練球,單挑其他班過其他學校的戰績也算是嚇嚇叫,贏球的獎賞是一打汽水,我們肚裡的二氧化碳,絕對是所有認識的同學中最飽漲的。

第一張王牌

小以,是咱們跨班際聯盟最智慧的投手。之所以稱為「跨班際聯盟」,乃因他在各班以棒球為主要運動的同學眼中,是中山國小第一把交椅,放眼北高雄也難出其右的不世英才!

個子不算高的小以,粗粗壯壯的早熟身體,展現在球技上是凌厲變化球而叫對手難以招架。以現代術語來定義,他的球種有速球、伸卡球和滑球,和王建民的路數差不多,所以只要由他主投那場,打者被三振是家常便飯,擊出軟弱滾地球被封殺在一壘前是每局的必然,對手打擊率超低,我們贏球的機率超高。

曾有對手提出限制他投球局數的賤招,或故意講些八卦斐言刺激他,想讓他因此亂了身手,但定力夠強的他反而越投越讓對方心虛,也就越打越爛,對手的干擾戰術從來沒有得逞過。

我們很喜歡去小以家,因為以媽的料理手藝跟各家的媽媽一比,是天地般的差異。熟識他的同學往往因為想一嘗以媽的手藝提前到他家集合,寫功課也是個好理由,「順道」被叫去餐桌吃飯,順道當了以媽的臨時兒子,偶爾的叛變自己媽媽,換得C/P值頗高的快樂,這種樂不體驗的話,是種罪過。

第二張王牌

是小黃,小黃是特立獨行的傢伙,全家人都是大高個,當大夥還沒真正發育,身高普遍在一百四五十公分徘徊,他卻已拔到了超過一百七,鶴立雞群的個頭,讓他的球威渾然天成,球速超快讓打擊者面對一個大紅中竟然向外跳開,而捕手接他的球也超受罪,手痛是最基本,漏接也屬平常,一場比賽被他的超齡演出搞到二二六六。但最麻煩是觸身球,砸在身上那痛是把孩童的淚給輕易逼出了,棒球打到這麼淚眼婆娑是有點超過了,誰也不想讓這景況一再上演。

火球男與暴投是孿生兄弟,一場比賽下來,爭議之多確實叫我們頭痛,於是協議好若再發生球吻便得換投。那場面超難堪的,如果硬生生將他換掉,小黃的牛脾氣一定發作,百分之八十掉頭就走,不打啦….自己把自己驅逐出場回家去了,百分之二十就搞自閉,瑟縮在一旁形同廢人,留下人數不夠的我們,結果當然是輸多勝少。同學們建議要跟小黃勸勸,叫他不要那麼意氣用事,但面對脾氣超臭的大個子,幾個推來推去,誰也不願意當那個為貓咪掛鈴鐺的笨老鼠,這個建議太爛了,寧可任他甩掉我們,寧可啞口無言!

人們常講造化弄人,在我的認知裡,「造化」就是---起初還搞不清楚卻被迫要大家接受的所謂「升學主義」,他的手段就是分班制度!

友誼的劊子手

當初一塊在沙場上征戰的國小棒球鬥士,進入國中後幾乎都被編配到放牛班去了,我和少數幾個「幸運的」進了升學班。大家各自結交新朋友,玩不在一塊,交情也就淡了,淡的模式很無奈,也很強迫,強迫你成為分數奴隸,強迫你得天天面對大考小考模擬考,強迫你和被貼上「不愛唸書」標籤的他們劃清界限!這是一種難以輕忽,卻又不得不故做灑脫的年少世故,因為聯考是生活所有的一切,是升學班國中三年的唯一目標……那,放牛班呢?一直在灰色地帶持續的且惡意的被邊緣化!

孩子們,我說的是我的境遇…..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球場革命情感,被一刀兩斷了,那些不久前玩在一起、混跡你家我家的,散發華而不實夢境但充滿童香童味的毛頭孩子們,硬是被分為兩個國度,被迫呢,因為對考試分數的服從性而有了高低位階,沒有抗拒力的孩子們,只能擁抱或唾棄升學主義,你沒有什麼立場,也因此面對扼殺童趣的劊子手,你只能配合演出,你經歷過你懂,你也只好被迫失落、被迫放棄過往!

造化弄人的另一個含意,就是小時候分數的多寡,其實不等於長大後正掙錢能力的高低!

燒雞與牧師名傳千里

以媽,將山東老家的美食記憶重新組合,發展出口感極佳的「桂花燒雞」,在左營眷村裡滷出了名號,這絕活傳給了小以,小時候膾炙人口的在投手丘上宰制對手的超能力,演變成在廚房裡面對一隻隻精選好雞的料理能力,一聲聲碰…碰…碰…速球碰撞手套聲,轉化為達…達…達…剁在雞肉上的美食聲響,這漂亮的轉換,讓老饕們一個個乖乖排隊買燒雞,流進口袋的孫中山,比小時候流入喉頭的汽水,還要甘甜N倍!

那小黃呢?乖乖聽著他虔心侍奉基督的老爸建議,去念了基督學院,個性因此徹底改造,從一個難以駕馭的壞脾氣小子,變成傳布福音的牧師,身高超過一百九,站在講台上佈施的力道也一樣渾然天成,威嚴如他,講道的效能如快速球,讓聽者沒一個逃得掉,沒一個不因此兒而服膺真理。

我們的夢,棒球起了頭卻沒下文,熱鬧一陣後,瞬間嘎然而止。

終究得回到現實,用逐漸堆積的年齡去領悟那一切,失去的不是真失去,幻滅也非真幻滅,該給你的會換個方式令你接受、令旁人驚喜,回眸一望,只見「人生」衝著我不斷傻笑。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旅遊現況與導遊領隊因應之道

疫情發生後,整個旅遊業發生什麼? 面對此狀況,整個業界又是如何應變? 政府在這期間做了什麼? 報復性旅遊大概是什麼狀況? 國旅業務可讓旅行社活下去嗎? 國旅目前的狀態? 未來如何?會有什麼必然的質變? 👇楊導的風花雪月傳送門👇 https://linktr.ee/tinyangtrip

旅遊號角再響起 新竹風值得好好領略

台灣各地景點(含離島、外島),若以縣市來做區分,擁有世界級科技競爭鬥魂的新竹地區,卻在觀光旅遊這一區塊落居下風,九降風難免也無力! 這不是故意要強項弱項區隔,也不是人家重不重視(誰敢不重視),而是科技產業明星們光環太耀眼,以致外人有所忽略,我相信父母官們也想爭一口氣,告訴大家新竹其實很棒,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哼! 於是以山林為主、客家文化、浪漫台三線、獅頭山、秋冬盛柿、雪霸國家公園…的各類旅遊路線紛紛招手,新竹縣政府便於十一月推出安心旅遊專案,值得線頂的朋友好好掌握機會! 於是楊導也首次前往峨眉鄉,再次開啟自己的新視野! 峨眉湖驚見龐然大物 彌勒佛銅像耀眼奪目寫紀錄 於民國四十九年完工的峨眉湖,又稱為大埔水庫,位在新竹縣峨眉鄉,蓄水面積一百三十五公頃,在台灣算是小型水庫,主要功能是灌溉農田為主,亦兼具區域水量調節功用,以及必然的觀光旅遊功能。 其間有一處佔地廣闊構體巨大的宗教建築,名稱為「天恩彌勒佛院文教園區」,又稱「大自然文化世界」,這奇特名稱與建築風格徹底改變峨眉湖區域的鄉村風格,讓初到此的遊人驚呼不已,完全沒料到爬個小坡再過個細茅埔吊橋,竟會遇到如此震撼的景象。 「大自然文化世界」係一貫道研修道場,民國100年落成啟用,建築物莊嚴龐大,彌勒大道主殿與後方靈光堂的建築格局,融合了東西方元素,包括東方的人字簷、希臘柯林斯石柱,並使用大量的玻璃瓦和銅飾板,結合文化和藝術之美,跳脫傳統佛、道教廟宇繁複的裝飾建築風格。 尤其那尊建築高度72公尺,號稱亞洲最高的彌勒銅像大佛,銅像共使用1500噸鋼構及600噸青銅,淨高57.6公尺,銅像頭部就有4層樓高,佛手上所捧地球也有3層樓高,其88顆佛珠,每顆直徑88公分,破亞洲紀錄。 後經媒體報導為全世界最高的彌勒佛青銅像,是整個園區的靈魂所在,更吸爆遊人們的眼球與鏡頭焦點。 可惜,因為疫情影響,整個園區關閉都無法進入參觀,殊為可惜。 這地方為宗教研修區域,所以您若想更深入瞭解,建議上網或自行研讀相關資料。 其實台灣早就有不少類似宗教景點,例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靈鷲山無生道場、法鼓山農禪寺…都屬箇中翹楚,皆為台灣旅遊聖地,放諸世界也是獨具特色的大景點。 它們一開始或因修行需要、或為回饋社會、或受到特別啟示,召集同好尋地建物,而宗教擇地必顧及靈氣所在,於是越具越攏,人氣暢旺,遂為旅遊所選,終成聖地! ■彌勒大佛...

基隆港東北方的和平島

狂野,是它給你的具體樣貌 細膩,則是藏在石頭裡的委婉 風雨波濤與時光負責雕痕 你的詠嘆就是最美的註解 和平島很小 小到以為它不是島 僅僅0.663平方公里 是離台灣最近的島 近到以為不曾離開 多近呢?和平橋只有75米 短到你不以為是跨海大橋。 古早,原住民叫它大雞籠嶼 遠方東海上的漂流兄弟叫小雞籠嶼 後來意見不合鬧翻了 有人來此開墾了改叫社寮島 孤芳自賞的依舊是雞籠嶼。 有人就有事,搞了個228亂局 事後經眾議,被改稱和平島 小島沒料到會擔起這重責大任 賦予的意義再明白不過了 從台灣頭開始祈禱和平 後來到此的旅人聞訊只是笑笑 別鬧了吧! 西班牙人在此築城,稱聖薩爾瓦多城 琉球島人也曾來這,帶來航海造船技藝 如今你我他至此,將回憶驚奇打包帶回 來來往往,戰略要地成了旅遊聖地 反反覆覆,前人腳步改成了旅遊印記 當然,肩頭無須刻意沉重 到這裡來,沒有非要翻閱歷史 或非得來龍去脈搞得清清楚楚 那是有心者的興趣追尋 你就做個放空者隨遇而安。 就當做海角一樂園吧 天造地設老天爺的雕塑美術館 你的任務是尋覓十大守護岩 豬頭岩、人面獅身岩、海豹岩、 彈塗魚岩、海兔岩 位在秘境阿拉寶灣的金剛岩、法老岩、鱷魚岩淚、黑鳶岩、花豹岩 風化侵蝕與浪濤衝擊海岸 蕈狀石、豆腐岩、海蝕平台 奇特地質地貌任你搜尋線索。 更豪氣的姿態是 天地闊氣的海水泳池等你野放 賞覽美景後再去狂啖海鮮 返去前,廟口老街橫掃鄉土好禮 隨隨便便,各寫風采 來來往往,觀望自然 這樣的旅程,才叫愜意 才是和平。 ■透過遠中近景的舖疊,彷若時空隔離,和平大哥向遠處的基隆嶼打招呼呢 ■和平島的風浪其實並不和平,尤其在東北季風襲吹的時節 ■這浪,千百萬年,狂妄雕鑿堅硬石層,至今依舊 ■蕈狀岩,北部海岸線上顆顆的小精靈 ■看著看著,你會覺得,那些負面雜念算什麼屁呢,就不能灑脫點嗎? ■無情的浪花,堅毅的石頭,比拼著誰才是倖存者 ■真的,自然的,就覺得自己多麼渺小 ■這是什麼岩?我不說,因為你的想像決定你的存在 ■說實在,你有多少怨氣,到這來通通就倒掉了 ■豬腳岩,我的飲食天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