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0的文章

魅力無窮的石棹步道 體驗人生甘苦之攻頂行動

連續六天,三個梯次 前往熟悉的阿里山 卻又相對陌生的石棹步道 早上六點半,北車東三門集合出發 隔天晚上九點半,踏進家門 拖著比疲憊還疲憊的身軀 這是一趟島內長征 思想意識與現實環境的鬥爭過程 每趟來回八百公里的路,連續三趟 辛苦了司機大哥,也確實把自己掏空了 導遊,導覽各地好景 是一場場快速置換的舞台人生 空乏了體力,但換來豐富了閱歷 以及結交各領域的好朋友 120人集體的焦慮或不屑 卻翻轉不可能,寫下征服自我的故事。 意志力激發可怕的腎上激素 筋疲力盡是向生命怒吼的發動機 這行程的主戲是阿里山石棹步道群 謂之“茶、雲、霧、霞、櫻”之道,五條路線 安排最艱困的雲之道與茶之道 得先步上階梯 落差海拔400米,1200階的天堂路 45分鐘的一路向上,是挑戰也是折磨 如果平常有運動習慣或尚堪告慰 但對習慣於電梯上下的天龍國魯肉腳 這是個極刑! 然而,奇蹟在高聳的柳杉林間發生了 途中曾軟腳跌坐的八十歲老者、某位歷經重病肢體遲緩者、可愛的六歲女娃當作送給自己的生日賀禮.....一個個原本不可能的假設,全都被自己的意志力驅使,攻頂成功、掌聲爆起、撼動人心! 他們很清楚 第二天起床因筋肉酸痛而舉步維艱 每個人卻不想向自己認輸 競爭與熱血被逼催,無需廢勁狂喊加油 步上最高點,之後下坡路,先苦後甘 就是那瞬間吧 無常人生裡的些許條理頓然領悟 ■六歲女童,適逢九九重陽生日,與媽媽完成這趟1200階的登高行動,是送給自己最漾最夯最棒的禮物 ■沿路茶園,見到大姐、媽媽、阿嬤的採茶姑娘團隊,彎腰駝身,用手指採摘最鮮嫩的枝葉,有人就說了,難怪台灣茶葉價格不低,是啊,真正的好茶就是這麼的生命力啊! ■斜坡竹林道,光影與竹影相映成趣,一插腰一頓足一顰笑,就譜出各自人生最亮眼的一幕.... ■總共四段不同風情的林道,走完一段就來個集體照,頻頻喊讚的旅程,煩惱與負面,徹徹底底被拋到九霄雲外去 ■積極開始的竹林道,各個都是明星,擺脫束縛,盡情展演最美妙的姿態 ■終點前茶園間種了許多銀杏樹,五年十年後更高更大,勢將成為奪人眼目的重要景點 ■這樣的路線圖,蠻適合當影像記錄,若真要按圖索驥導引走完,應屬天方夜譚的故事吧!

門裡門外或窗裡窗外 行旅時稍加留意的小驚喜

旅行途中的休憩時刻 睡前、睡醒、或是微微失眠 翻看照片,發現自己有個小偏好 喜歡在室內時探尋外頭,尋找樂趣 喜歡於室外時窺望堂內,允盼驚喜 思念交錯 與 時空轉換 瞅視、迷離、假設、虛實在此共舞 時刻,蝕刻我 只要有室內,就一定有室外 藉著一道門或一扇窗 挖掘著藏在間隙裡的什麼 是溫度的差異,亦是色溫的變異 或是你自以為是的天馬行空 隨喜,請自便 我喜歡非刻意雕鑿的光影變化 明與暗在此曖昧,煩與靜也隨之交替 穿梭或流離,閃神或關注 透過鏡頭由按快門的你掌握發言權 我愛,由我說 步行時、乘坐時、發呆時 假裝文青時、聽朋友天花亂墜時 經過任何一個窗口都可以隨便 且慢,且駐足 ■台灣島最東邊的「極東公園」,五角型瞭望臺遠眺太平洋,在三貂角山下的馬崗村路邊 ■那天,搭公車,雨滴在玻璃窗上暗訴對我的愛慕 ■台北鐵道部的男生盥洗室,由內往外看去,想像我淨身後裸身的片刻 ■描繪早期台灣的榮景,瞭解大稻埕最重要的圖像之一 ■阿里山奮起湖,上下奔波的人們在此休息,承載他們的火車喘歇著,睡前的剎那….. ■花蓮和平台泥廠daka服務區,硬梆梆的製造業vs軟綿綿的服務業,窗內外的溫差,衝突的很協調 ■台北鐵道部遊客服務區,調皮的工人,把修繕工程當作故事,縫製到窗櫺上,不需電燈犽給,只要陽光投射即可 ■鐵道部進口旁的半圓弧窗,是一種古意,更是故意,讓古董與摩登衝撞,卻又彼此尊重的偶遇 ■西門町旁的西本願寺,窗外其實相當刺目,卻擱著四個字,要你自己解釋為什麼如此突兀 ■西本願寺的台北文獻館,時光在此止步,因為新冠病毒囂張至極 ■失落的曾經,台北敦南誠品窗角,我在這待過,而妳呢? ■這個提示真的很狠,誰說窗外一定有藍天呢?! 門與窗的設置不只是區隔內外 可能暗藏著不知是什麼的什麼 可能與你激盪無法理喻的小情愫 那會是什麼 我說了你感受了 你不講我也無從探尋 於是,點線面 內與外就是這麼任性傲嬌 藕斷又絲連的片刻 值得你暫且 喀嚓 就

西門町鄰居西本願寺 見證一世紀的動盪與蛻變

有種地方,你會感受似有還無的舊氛圍,見到老建築,觸摸到老物件,嗅出歷史的裂痕,可怎麼也說不出究竟是什麼,感覺已然流失卻藕斷絲連的某種情緒..... 鄰近西門町,中華路與長沙街口,經台北市政府重建的西本願寺,就是這麼撲朔迷離感的代表場域。 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淨土真宗」隨著日本政府來台宣教,1901年正式設立「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座落於此,它還有「西本願寺」、「西本願寺別院」、「本派本願寺」或「臺北別院」眾多俗稱。 西本願寺在當時雖以弘法傳教、舉辦法會以及舉辦演講活動等「宗教性質」的功能為主,但同時也提供因天災或空襲而緊急避難的收容救護、存放和護送遺骨回到日本,以及為亡者舉辦葬禮等功能,後又開啟幼兒教育機構。 原本只是宗教場所,卻因緣際會成為另一種型態的社交與社教場所,因此西本願寺在日據時期可謂具備不同層面的多元功能性。 戰後新秩序新混亂新生命 祝融肆虐後請忘了當初 二戰後,國府遷台,那段動盪不安,需要立即安置由大陸蜂擁而至的外省族群、各級單位與相關人員。 未被美軍轟炸毀損的西本願寺,擔起新的任務,部份建築改做為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警備總部第二處亦設置在此。 為配合自大陸來臺軍民生活所需:例如成為軍隊傷兵收容所、樂團與宗教團體等短期進駐使用的空間,以及大量人口移入臺灣後最為迫切需求的居住空間,充滿著濃厚眷村色彩,擁擠與複雜的結構讓此處被不安穩的陰影籠罩。 原本是日本佛教寺廟的使用功能完全消失,卻因為使用者組成複雜、出入流動頻繁以及搭建臨時住宅、未有維護保存意識之出現,導致西本願寺整體建築保存環境不良。 終在1975引發火災燒毀大部分建築,直到多年後都市更新規劃,新觀點注入,才再次受到重視。 當然,您不需要把這段恩怨情仇搞得多清楚,那些歷史名詞就叫人頭痛不已,只需有個簡單邏輯結構:甲午戰爭失敗割讓台灣予日本,西本願寺來台宣教,戰敗後成為複雜的收容場所,祝融發威毀了一切,重修後以現狀服務市民。 ■這是之前在「樹心會館」展出的小主題,正好呼應西本願寺的命運與發展過程 ■樹心會館外觀,由樹心二字可理解到「由心裡樹立新的規範」的含義 ■輪番所外觀,這屋舍前身就是西本願寺各任住持的居所,現在是品茗論心事聊是非的「茶藝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