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還等什麼?出門好好認識你生長的地方-台灣

世界原來是如此脆弱 台灣則比你想像的堅強 愛台灣,喊口號的人很多,其實只要敞開心胸,走出戶外,好好感受就行! 「生於斯、長於斯」這論調聽了一輩子了吧,又怎樣呢?這方土地,三萬六千平方公里、2300萬人口的所在,所以....又怎樣呢? 疫情封鎖了國界、阻斷出國計畫、紛擾世界秩序,還需多久才能重開機?誰都不知道,我們都不是上帝、不是佛祖,不敢預言,只能抱著期待。 所以我跟國旅團員們解說景點、提示重點、閒話家常時,經常提到一個觀點:不能出國,只能國民旅遊,是天的旨意吧,不就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的機會嗎! 出去走走讓自己精彩 煩請您先將心鎖打開 認命但不認輸,我不斷調整心態,去搜尋透光的門窗,欲在此波洪流裡站穩腳步,到達彼岸。 我也因為導遊工作,已知的路上再發現許多未知,進而擴展自己「視野與識野」,發現台灣真的很有意思,發現自己蠻不賴,更發現團員們有多可愛! 所以,我們在特殊緣分下,同車同團共度兩天三天,暫拋職場束縛、家事繁瑣、城市煩囂、心情煩悶……好好的認識這塊土地,以及為什麼叫做寶島的真髓?我說我準備好了,你呢? 我隱約悟出,我帶的國旅團,或許因為我的特質與你的某種期待,交流幻化後正在改變,朝質感方向的轉變。 於是團員們會說:「原來國旅也可以不倒茶、不倒咖啡,不聽整車吵雜的卡拉OK,也可以在導遊悉心的解說下,對台灣有一種重新認識的感覺,太棒了!」 這並不意外可能是你未遇過 導遊不是博士專才,絕不是什麼都知道的厲害角色,更不是只會嘴皮子的傢伙而已,他應是海納百川的通才。 有人擅說故事,有人專長是笑話逗趣,有人非常深入歷史典故,有人會變魔術或特技,有人舌燦蓮花就讓人心花朵朵開,還有人光靠那帥臉就征服一切了..... 於我,「導遊」應是一塊強力海綿,盡情吸收各類資訊,轉化後,透過麥克風傳進你心靈深處,當然,還有我適切的嗓音。 能遇到一起,一切都得剛好,這些剛好,串起路上一車車燦笑、點頭與美好回憶,我是一直這麼想望著! 下回,若有緣同車,我依舊盡力滿足您知性感性的需求,以及再次認識台灣的機會,好嗎?何樂不為呢? 利用地圖解說旅程,並非我的專利,通常是針對外國人解說的工具,沒想到應用在國旅行程依舊贏得眾人關注,那什麼叫關注?客人拿相機爭拍的人數,以及跟你說「楊導,這張地圖送我好嗎?」的踴躍數得到證明! ■相片攝於2019年,接待來自大陸東北的「大童保經」團

大稻埕老時光老味道老風華 新芳春茶行舊建築飄逸新姿態

假日行旅,利用台北最方便的捷運或公車,以及自己雙腿,走入最蒼遠的老城區…… 可以嚐嚐傳統味道,呼吸最古早的氛圍,更可深入一兩處老地方,將興趣之鎖開啟,刻意把自己掉進文化的陷阱裡,這何嘗不是一種逍遙呢? 台北的發展源頭為大稻埕,早期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開始了商業活動,逐漸發展成全台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門戶! 當時主要進出口物資是茶葉、布料、中藥材、南北貨等,也就是現在迪化街一帶所見商家經營業態。 這些傳承數代人的老商號,都已經活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了,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史的活化石,在假日利用半天時間走走逛逛,感受時光流淌必然的老與舊,也親身體驗延續至今的真實經濟活力,大稻埕著實是老當益壯的存在! 新芳春用最美身段說茶事 這回特別走訪「新芳春茶行」,是2019年五月才開放的新歷史景點。這棟樓興建於1934年,是大稻埕茶商王連河先生,隨父親舉家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家厝。 新芳春名稱由來,是王連河之父「王芳群」與朋友「王珍春」在更早時合夥開辦,因此各取一字而成。 這樓是融和中西特色的日據時期建築,樓高三層,是台北市少數被完整保存下來的住商混合洋樓,2009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之後由王家後代捐贈給台北市政府。 經訪談後瞭解,古蹟的老房子與土地捐贈給政府,換取容積獎勵條件,所以現在茶行旁已興建完成新芳春住宅大樓,王家後代多戶住在其中。而茶行的整修工程經費八千萬元,則是由興富發建設負責。 卸除文化的沉重或使命感 楊導以為:關於文化,尤其歷史這事,不一定要多麼嚴肅,或強說愁似的在一堆「年代、關係、影響」裡打轉,而是要讓人先不排斥,喜歡,引發興趣即可。 新芳春茶行,或許與你是全然陌生的時空,但想必你對台灣茶葉有一定程度理解,醬就可以了,因為這就是它與你發生關係的觸點,輕碰門就開了……! 這個老建築經整修後,幾乎所有當年的結構、建材都被保留,那種風華無需多解釋,一看就懂、就喜歡。 而館內佈展與陳列設計,楊導認為是台北這些年關於「展示館、博物館」最精緻最舒適的技法演出! 入內不收門票,只需打一發額溫槍,上網實名填資料即可,很簡單、不囉嗦,就去走走吧! ■新芳春的二樓,規劃為休息喝茶的地方,窗櫺材質是台灣紅檜,可嗅到特有木香,是當年起造時的原始木料 ■茶行位於民生西路上,近重慶北路,一旁

沉溺芬多精與氧負離子的寵愛-杉林溪

有種地方專長是撩人情愫 許多朋友,尤其有點年紀的朋友,走進杉林溪園區的反應就是:「哇,我上次來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囉……」 三十年前,老倆口還是小倆口,煙斗黑狗兄呢、剛娶水某呢,初婚生子、正要努力打拼,開啟人生黃金歲月……如今帶著老伴兒孫來此重溫舊夢,聽他講當年的英勇、糗事,和已然陌生的景物。 有些地方,很妙,它會讓老者自然而然的想當初,杉林溪就有這種魔力,最近我帶來的團友,很多人邊走步道就開啟話匣子:「以前啊,我和你媽媽.....」 然而年華逝去,筋骨不再厲害了,甚至得動用輪椅輔助,體驗的是天地無常、生命有序,另一種風華再現。 杉林溪,名稱非常飄逸,讓來此的每個人,都輕易被大自然收拾的有夠服貼! 唯一非公營的森林遊樂區 遠離塵囂避暑勝地杉林溪 台灣的森林遊樂區管理階層,位階不低,上至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所屬單位通常是林務局、退輔會、國立大學等政府公家單位。而「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是全台灣唯一民營的森林公園! 1973年,由曾任南投縣議員的劉安定先生,參酌烏來雲仙樂園經驗模式,向政府與林務局爭取,並順利構築十七公里公路(溪阿公路,或12生肖公路),也就是溪頭附近轉往杉林溪的這條山路,其實屬於私人道路,應該也是最平坦寬敞的「私路」了。 1979年正式開放營業,與附近的溪頭景點,成為台灣中部重要的一日或二日遊重點區域。 1999的921大地震,搖撼全島,震壞了台灣中部,溪阿公路也被摧殘,其中一段路基全毀,經多年重修鑽掘一條六百多米的隧道,終於在2003年,杉林溪重新營業,那條隧道命名為「安定隧道」,也就是以創辦人為名的關鍵歷史。 走進杉林溪,一派的輕鬆自然,你感覺不出私企可能會有的市儈氛圍,遊客可以大膽卸下防範。 海拔1600米,說高不高,卻讓這成了避暑勝地,房間裏不需安裝冷氣,炎炎夏日的夜裡,必須蓋上棉被方能好眠。 疫情、國旅的關係,我又再次來這,上次來此是六年前,猶記當天先去阿里山走全程,晚上住杉林溪,一天爬兩座山,XX旅行社排的神經病行程,客人暈車不已,司機幹聲連連,因為12月底,山路早暗、雲霧籠罩啊! 所以杉林溪,在我心裡有一道陰影 也終於在2020撥雲見日了! 如今的杉林溪,天地人與自然力量,調和出平和與放鬆,著名的瀑布、步道、花園,你可以用一整天步行其中,也可以利用遊園車輕鬆悠遊。 那晚,遇見杉林溪最資深的員工,彷若N年未見老朋友,他娓娓道來,很驕傲

穿上青蛙裝親採小龍蝦

不怕你多瞎這裡真的很多蝦 台灣人對蝦有種莫名的執著,既然如此,這次就帶你去親自採蝦,讓記憶與網子滿滿的裝蝦一下吧! 位於花蓮壽豐鄉的「心宿休閒農場」,老闆取了一個非常文青的名字,但老闆並不年輕,而是非常典型的台灣農村半老夫妻,經營著具有衝突美感的一處農場。 花東縱谷是東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間的平原地,東方的太平洋水氣越過縱谷,在中央山脈高山區域形成雲霧,遇冷空氣時轉為降雨,再流入山體保存,因此地下泉水非常豐沛,農民們便利用這大自然資源堀土成池,養蝦養蛤養魚池甚多,到更南邊就種植水稻,種出全台第一的優質稻米! 農場裡先上課,經一番解說後,讓團員們紛紛穿上青蛙裝下池撈捕小龍蝦,體驗一下養殖戶的日常,每個人都是初體驗。 小孩或不敢下池的人,則可至旁邊的淺池摸蝦撈蝦,老闆的思慮挺到位,讓老少咸宜成為事實,務必不虛此行。 這天,中途下起大暴雨,把鬱悶的熱空氣瞬間驅離,淋了雨半身濕的台北俗農夫們,也因此理解真正農漁牧業者的實際生活,為了豐收,需要適應晴雨熱冷的嚴格考驗。 來自天龍國的子民為了一嚐小龍蝦美味,摸摸撈撈,自是風雨無阻,甘之如飴一番了。 ■剛撈捕到手的小龍蝦,生猛有力,體型與泰國蝦類似 ■即將出征的補蝦手,這輩子第一次如此裝扮,在岸邊等待出發號角響起 ■進養殖池為了防滑,必須穿上這鞋子 ■全副武裝的闆娘,準備伺候來自台北的凡夫俗子 ■套上從未穿過的青蛙裝,這半小時,讓自己成為農業圈子最生疏的初學者 ■下池塘前,悲壯的心情湧現,一副莫名奇妙的勇士表情瞬間爆表 ■天龍國假農夫們,別矯情了,乖乖聽主人的任務交代 ■耶比,她終於下水了,蝦池裡裝瞎,其實蠻速配啊! ■這大雨,來的夠突然,但讓燠熱速速散去 ■有點脫離現實的色澤,也是小龍蝦的終局命運,人生如夢,蝦生如斯啊! 透過旅遊體驗陌生的世界 體驗旅遊的意義,就是讓習於都市生活的人們,真實跨進工農產的現實環境,親自下場經歷不曾有過的事物,勞動是必然的,去感受對方真實生活、文化以及溫度,詳實的對話與汗水辛勤後,達成某種平衡認知……這是楊導的觀點,你認為呢? 小龍蝦經過燒烤或鹽焗後,上桌,不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