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一群姓秋的老虎們紛紛出匣,恣意橫行,趕走陰鬱天氣,讓北台灣陽光燦爛、氣溫宜人,好不舒爽。
這種天候,最適合說走就走!
於是楊導自個兒來一趟台北都會捷運之旅,目標是到淡水,並搭乘輕軌體驗一番,不小心還搭到了最「靠北」的崁頂站!
台灣最初輕軌建設是在高雄市,被視為捷運一部分,但因為幾乎都在地面運行,必須跟平面道路爭路權,速度因此受限,違背「捷」運概念,相對工業體質的高雄而言,極不對位。
所以高雄輕軌便訴求於觀光旅遊,但早已違背民眾實際交通需求,反而影響市區交通的大麻煩,運行至今爭囂不斷。
而淡水輕軌,大多於高架軌道運行,具有絕對路權,速度便跟得上來,符合淡水居民生活及旅遊人群的綜合情調,對紓解十多年來淡海新市鎮引入的人口與交通需求,也提供實質的助益!
當然,淡水的發展還是現在進行式,離開老街區,水泥鋼骨建案處處。
所以車上聽到有人真的在靠北:怎麼這輕軌最後駛到沒啥人的地方,搞什麼啊?
這種評論很正常,就像一個很另類的廣告創意被提出時,最初一定遭與會者批評:這什麼玩意,搞什麼鬼啊.....?
(在這就不說明創意vs溝通的管理問題)
也代表政府與人民必然存在的觀念落差,但沒關係,這表示淡水輕軌的路線規劃是正確的,為什麼.....只要你走出車站放眼望去便能明白!
「交通是建設之母」這是鐵律,所有民間建設進駐之前,政府必須精算之後人群聚集或車流量所規劃的道路、水電、瓦斯.....等基礎工程就已完工,之後數十年的開發節奏就會穩順妥當。
否則,沒有什麼否則,因為世界早已進入高科技時代,人的思維早就該提前部署了.....就像做好的衣服再不斷修改,穿在身上就是不對勁,只好拋棄!
所以今天的出走,還帶點建設考察的態度,想想,這並不走味!
-
◆ 更多資訊,歡迎按讚追蹤分享
-
◆ 來追蹤我, Instagram在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