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舊時代老物件飄灑新身段-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不只是阿里山

就像屏東不只是墾丁而已

嘉義市,位於台灣中央偏南,被北回歸線穿越,只有26萬多的人口,面積僅6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前往嘉義,最近有了嶄新的,而且很強悍的理由!

過往,我都會說:「到嘉義住一晚,95%的理由是為了阿里山」,所以當晚順便逛逛文化路夜市,但不能太晚睡,因為上下山一趟容易暈車,渾身不蘇湖,這比例挺高的。

理所當然的嘉義行
只因阿里山太搶鋒頭了
前往嘉義其實可以更脫俗

楊導十月底走了一波嘉義,十天內四度拜訪這個熟悉不過的地方,在這向朋友們推薦「嘉義市美術館」,一個溫暖又舒緩的心靈城堡。

2020的九月底試營運,10/6才正式開幕的文化聖地,出生至今猶未滿月,而我竟然帶團前去四次,應該也是一項紀錄了。

這個精彩絕倫的建築規劃,邀請曾榮獲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的黃明威與王銘顯,兩位建築師攜手合作,將舊元素重新組合,脫掉原本暗沉的歷史包袱,重新綻放優雅的身段,漂漂亮亮的灰姑娘變身秀!

此處原本是三個老傢伙:興建於1936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建築師是梅澤捨次郎)、1954 年的酒類倉庫、1980 年的菸酒成品倉庫,因時代更迭已廢在現場很久了。

兩位建築師團隊以「嘉義木都」的概念,串連整合成一個新生命共同體,讓「嘉義畫都」的意念具體彰顯,活靈活現。

是觀光旅遊的新地標
更是文化氣質的新帝標

或許我猜,「藝術」這檔事,與你之間有一道看不見的屏蔽,也或許你覺得太深奧,於是簡化成看不懂、聽不懂,所以一直保持著安全距離。

其實不必,因為藝術家的腦袋異於常人,他們負責生出有意思的玩意,而你我他廣大的凡夫俗子們,只需欣賞、讚歎或嫌惡都可以.....既然感受都沒有規則了,又何必自己拉起冷漠的封鎖線呢?

真的不需要管他何謂建築語彙,也不必糾結於解析創作者的深奧思維,或者被官方大內宣的艱澀文稿弄得更為糊裡糊塗.....

只需戴好口罩、量好額溫,別帶A3以上物件,不須購票,剎然進入涼爽的空間,去看去體驗、甚至努力地多拍些所謂網紅照,誰說不可以?

因為,當心情沉澱,奧妙的事就會發生,發現某些藝術因子與你對話了,溝通且懂了什麼.....約莫兩小時的輕鬆逍遙,離去時的留戀忘返,暗忖著還要再來,被老建築的新魔力撫慰,那不是萬聖節的後座力,而是你自然而然就被勾引了!

說走就走渾身超自在
一趟身心靈大補帖之旅

理解嘉義,建議您可由「木都、畫都、棒球之都」的歷史定位探索,去踩踏城市裡因之存在的景物,再佐以火雞肉飯、砂鍋魚頭、老楊方塊酥,以及福義軒等的威名,親身感受並大飽口福。

■位於二樓密室展出的大幅面作品,是觀賞者好奇心、衝突感、錯落迷失、莫名其妙……共同噴發的現場!

■二樓室內空間,串連起兩棟老建築,以「嘉義木都」歷史線索聯繫了裡與外、新與舊,大塊玻璃切割面,舒適且灑脫

■這建築師也設計了台南林百貨,樸拙厚重、單純實用,算是蠻務實的傢伙

■嘉美館開館特展,主題是「返風景」,是真實景物的回探,也是內在心靈美的返歸,觀賞展出作品,是糊塗也是萌動,這就是藝術的以為

■就是他奠立「畫都」的不朽名聲,陳澄波的畫作:嘉義街外之二

■就是他奠立「畫都」的不朽名聲,陳澄波的畫作:展望諸羅城

■返風景的名家作品展(不過地面上那條淺灰禁止線,讓上了年紀以及近視眼的人,為了看清文字而經常誤觸越線)

■小小的創作意圖,想像的空間卻非常非常鉅大

■這藝術家創作時的靈感,應該是複雜到一個不行,接近世界末日了吧,我想

■文案就是現成的創作元素,這是中國文字特殊的生命現象,自古流傳至今的書法作品便是它的祖先

■設計者巧思,讓原本存在卻單調的窗景,有了窺探理由

■玩弄光影、幻化迷離、借力使力,是建築師的基本功,建築物永矢弗諼的關鍵元素

就是這麼輕易,處處留影,處處都可美拍

■展廳,本身就是故事發生的現場,不須排演、對位走位,分分秒秒都是即興舞台

■秋涼季節,襯托老建築的線條,別有意思,歇息或路過,都存在一種叫做詩意的可能

■老建築不死,更未凋零,可以活的更傲骨、更新穎、更自在!

標定嘉義市立美術館
發現、動身、放空、搞定!

-
◆ 更多資訊,歡迎按讚追蹤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tinyangtrip

-
◆ 來追蹤我, Instagram在這
https://instagram.com/tinyangtri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橘子啊,毀來疵患囉!

小時候,住在高雄左營的果貿三村,隔一條水溝一條馬路,就是大義國中圍牆。 老眷村是一戶挨一戶,屋頂連成一片,各有各的小院子,竹籬笆拿來當院子圍牆,房屋本體的牆壁是竹子編結和黃泥巴的組合體。 這種結構最大缺點是隔音超差,吵架、挨揍、電視聲,聲聲入耳,沒啥隱私,當然也就沒啥秘密!小男生總是皮的,我們也經歷過少不更事屁孩時代,除了彈珠、紙牌、寶塔,還經常在巷子裡玩棒球,不小心球就滾到某媽媽的腳,輕則挨頓衛生眼,重則被咒罵:「西因納!賣底家七投啦!」 經常發生的小衝突,習慣成自然的巷弄爭執,她們會罵人但也刻意控制責罵聲,以免讓別的媽媽聽到後引起糾紛!但我真想不通,媽媽們為什麼特愛蹲在家門口七嘴八舌的,透過打毛衣、挑撿菜葉這假動作,真正目的都在交流八卦傳言,還怪我們打球,我們是正值血氣方剛的少年耶! 橘子出現了 當時,鄰居有一個女孩子叫"郝敬芝",年紀跟我差不多,媽媽是本省籍,標準的胖胖婦人身材,說起話來聲音特宏亮,那一口國語發音也非常奇特!每天黃昏過後將要晚餐時,經常聽見她媽在巷子裡大叫:「橘子啊,毀來疵患囉.......橘子啊,毀來疵患囉.......橘子啊,毀來疵患囉………」越叫越覺得淒厲! 有事沒事就聽到這聲音在巷弄間迴盪,一週總要呼叫個三、四次,有時還聽到使棍子的劈啪聲及嚎哭聲,這家人專門製造恐怖耶,到底是在叫啥啊? 過了好久才明白,原來橘子就是敬芝。 也才弄懂原來她媽嘶喊,讓我一頭霧水的:「橘子啊,毀來疵患囉」其實是:「敬芝啊,回來吃飯囉…」真她媽的厲害,我也 徹底被這詭異口音給打敗了! 後來,民國七十幾年,國防部老眷村改建計畫,果貿地大人多,很早就被相中除舊佈新,當新房落成,父母親們抽籤後紛紛擇日搬到新家,算是來台後第二次大遷徙。但原本的老鄰居也被迫分離了,新大樓上下左右一樣是大陸各省老鄉,卻都是新面孔,從此就沒看到橘子跟她們一家人了,在果貿各棟樓間及菜市場也未見蹤影。 不知道是否有果貿臉友認識他們?大姐是橘子,弟弟叫阿三(排行老三),妹妹叫死貓(四妹)......至於老二,我卻怎麼都想不起了! ■老果貿三村(果貿、果峰、果惠)是海軍與陸戰隊眷友居住地,雖為台灣南部最大眷村,但老照片非常少。此照片取自網路,某人在大義國中教室往外拍的,正好把未拆的老房子及遠方新建...

海崖谷的好漢坡 賞美景前先來個考驗

近來超火熱的豪華露營聖地-海崖谷HaYaKu,也是IG網紅們紛紛前來搶灘的據點。 這屬於壽豐鄉,由花蓮市出發,沿台11線,約半小時車程可抵達,還未到遠雄海洋公園前的山坡上。 下車後得先爬一段陡坡,這段路是好漢坡等級,將年長與年輕世代,提供一個非常現實的考驗關卡,所以筋骨卡卡與心肺吁吁者,真需要協助也別客氣,請先電聯,他們會派高爾夫球車接送,切忌勉強。 若不是露營者,帳篷區無法進入,只能當作背景處理,也就在我照片範圍內走走拍拍,我跟團員強調:「哪邊涼快哪邊站」,但唯一有冷氣的餐廳,卻早已被塞爆了..... 想當網紅的善男信女只能坐立難安,在體感溫度48度C,紫外線無限暢飲的概念下,把痛苦指數昇華成痛快層次的無奈吧。 ■海崖谷景致渾然天成,加上人工的精緻規劃,透過鏡頭,無須啥技巧,便能輕易抓住那精華! ■東岸的太平洋,是讓西岸人們嫉妒、羨慕的根源,難怪愛恨情仇在這變成了顯學,隨便呼吸一口毫無污染的空氣,便能理解花蓮人的傲骨其來有自了。 ■大自然的原色在此交織,一點點的人工點綴,服了服了,再堅硬的臭堅持、自以為是的虛情假意,都被輕易破解了! ■室內無我容身之處,只好窩在外面吧台最角落,用我的眼角研究眼前一切,分分秒秒過去,被烤熟的不是思緒,而是趕快逃離的必要! ■這裡太多了,標準的網紅美女一波波湧入簷下,在我眼前蠕動著,只能成為生命偶遇的倩影,如此而已! 再好好享受一場燒烤宴 但說實在,那無敵的海天景色,確實是網紅們難以拒絕的春藥啊! 體驗被燒烤,夠了,最多一小時必須棄械投降,鑽進冰爽車身裡,否則再過五分鐘,大概就中暑了。所以,我得強調一下:夏日的海崖谷,陽光因素,讓愛恨情仇在此糾結,來或不來都有遺憾,請自行做好判斷! - ◆ Facebook 更多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tinyangtrip - ◆ 更多美照在 Instagram,來追蹤我 https://instagram.com/tinyangtrip 歡迎轉發分享

劉里長與陳老師

三年前於工作途中,讓新聞紀錄片裡的主角,與現實環境的楊導奇妙結合,是我擔任導遊的特殊紀錄。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wWCMBkHzn4 話從2018年5月說起…… 日昨完成一項重要任務,照片中女子是高雄市左營區祥和里「劉德文里長」的夫人,而劉里長,則是旅遊圈、兩岸交流間,響叮噹的活菩薩! 接受任務 今年五月,接待來自西安,由書法大師陳建貢率領的參訪團,於花東縱谷公路拉車路段時,我播放一新聞紀錄片「劉里長的前背包」,講述里長受來台老兵矚託、大陸家屬拜託後,揹著老兵骨灰罈返回老家的真實故事~ 團員們看完後感動不已,頻頻低頭拭淚,陳老師知道我老家在高雄左營,問我離祥和里近嗎?能聯繫上嗎? 當下便迅速上網忙活一陣,查知電話撥去,但沒人接聽,半小時後,回電了,對方是里長夫人,一番溝通後得知:劉里長現正揹著骨灰罈,赴山東執行任務中,故不便接聽電話。 陳老師一聽確知這不是杜撰的鄉野傳奇,直稱劉里長是「當代活菩薩、兩岸交流的貴人」,當下自隨身書包取出一A3信篋,請我務必將禮物帶上致贈~ 完成任務 經過四個月,2018年9月10日晚上,我終於與里長夫人見了面,親手奉上此幅作品,大師手書“花開見佛”,上方圓形落印是漢朝青銅器文物,猶記當時老師歡喜慨嘆:「這幅作品找到他真正的主人了!」 我沒見到里長,因為他又揹著骨灰罈去大陸了,不想再拖延了,也不想一直讓西安陳老師掛念詢問! 當晚與里長夫人深度交流,更明白劉里長的起心動念,以及堅持完成老兵心願,那種最原始的履行承諾、最癡呆的行動選擇,宛如活佛再世,這條艱辛的回歸路,劉里長來回穿梭,其實是一種比偉大還偉大的渺小而已~ 劉里長,我依舊在台灣穿梭著,下回,指日可待,咱們可得好好敘敘喔! ■於高雄窩飯店Hotel Wo大廳,將作品“花開見佛”交給里長夫人,並與她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