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暖,萬物重生,有的讓人氣死,有的則讓人嚇死!
現在,花蓮「雲山水」園區裡,有種東西會讓你幾乎看不到,一個不注意就讓人奇癢難耐的「小黑蚊」,牠們是打群架的高手,瞬間就讓外露的皮膚冒出一座座小山丘,且至少半小時,怎麼抓都沒法解癢的討厭玩意,今天我就被欺負到一個徹底!
再來,就是照片裡的大型喬木,讓團員們瞠目結舌,著實被驚嚇到了。
很多人斬釘截鐵的說這是樟樹,楊導搖頭直說不是,因為台北我鄰居院子裏就有棵老樟樹,而我也收藏他給我的樟樹段木,從樹皮狀態、樹冠與枝幹比例,我知道這不是……但究竟是啥樹,卻又說不上來……
經詢問當地業者與自己查證後,明白了,這叫「雨豆樹」,首次聽聞、相當陌生的植物。
經爬文梳理後簡單整理如后:
很妙,這巨大身形喬木,但屬含羞草科(Mimosaceae),含羞草大家都不陌生,含羞草的葉片下垂與合閉是由外界「觸發運動」所造成,讓人輕易理解她的名稱由來。
而雨豆樹在一天的某些時間,會有葉片下垂的現象,如陰雨天或傍晚,這種行為稱之為「睡眠運動」。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植物睡眠運動並不受溫度和光強度的控制,而是因葉柄基部中一些細胞的膨壓變化引起的,如雨豆樹、合歡樹、酢漿草等等。
睡眠運動目的為何?
目的是,通過葉子在夜間的閉合,可減少熱量散失和水分蒸發。且葉子不僅在夜晚關閉睡眠,當遭遇外界大風大雨時 也會逐漸合攏,以防柔嫩的葉片受到暴風雨的摧殘,雨豆樹就是這運動的箇中高手。
這是植物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抗旱本能,為的是減少水分散失,在不良環境下仍逍遙自在的生存之道。
有意思的生物本能,厲害啊,而今天楊導又因此增長知識常識,這得感謝團員所觸發的求知開關。
■這個場景,網美們通常都被遠方那排彩色座椅吸引,在那擺盡姿態,喀嚓喀嚓不斷,三棵大樹卻被忽略了,可惜
■下回妳到現場,請想想該怎麼發揮創意或肢體動作,彰顯雨豆樹的絕美,素素看好嗎?
■走向跳石區也有超大的雨豆樹,你覺得它像樟樹嗎?
■雨豆樹,陪襯一旁的別墅住宅,霸氣十足的景像,徹底征服了遠道而來的天龍國朋友!
再補充一些:
雨豆樹原產地是熱帶美洲、西印度,1903年由南洋引進台灣,主用於行道樹種及綠化樹、庭園綠蔭樹、綠化樹種、遮蔭樹等。
株高可達20公尺,樹皮有剝落木栓層,灰褐色,冬季時會大量落葉,樹冠很大,可達15公尺。
其他細部訊息就不在這詳述,有興趣者可查詢植物書籍,也歡迎專家們對此樹補充更有意思的資料。
👇楊導的風花雪月傳送門👇
https://linktr.ee/tinyangtrip
留言
張貼留言